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分化(二)生产者VS消费者

  • Comments Off on 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分化(二)生产者VS消费者
  • 797
  • A+
所属分类:木语志风
摘要

推荐算法通过大量我们感兴趣的信息来占用我们更多的时间,从而容易忽略真正有用的信息,进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和生活,那么,你想做一个生产者还是消费者?信息爆炸时代怎样防治垃圾信息污染?

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。以出行作为例子,二十年前的人出远门是一件大事情,特别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。现在查询出行路线,可以使用电脑、手机,各种地图、导航软件马上就能清楚具体的时间路线安排,壕一点的还可以打个专车有人接送。

互联网除了方便我们生活外,还有娱乐消遣的作用。段子、朋友圈短视频甚至取代了吃零食带给我们的快乐。这些消遣类的应用中,自媒体占据很大一部分,就是用户产生内容(UGC)。微博、短视频是典型的自媒体,以短视频为例,看短视频的用户同时也可以自己制作短视频,丰富视频内容。基于应用的粉丝关注功能,粉丝积累一定数量便可以获得经济收益,这就使专业制作变得职业化。最终的结果,用户可以简单分为两类:以制作视频为主或者以看视频为主。借用生态学名词,以制作视频内容为主的用户,我们叫做生产者,看视频为主的用户,我们叫做消费者。

在这个生态中,消费者的规模效应为生产者提供经济来源,生产者有了经济来源,就可以持续生产内容。内容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,为了维持自己的粉丝数量,生产者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产生新内容。但是这种反馈作用并不是很大,因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数量都很庞大,整体上看,生产者生产什么内容决定了消费者接收什么内容。

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分化(二)生产者VS消费者

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两个反思:

反思一:你要做生产者还是消费者?

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工最直接的是形成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:创造还是接收。有人说没那么严重啊,我只是上下班浏览一下,主要工作时间还是从传统渠道接收信息。真实情况要比想象得更严重一些,除了头条的相关推荐,还有广告投放、公众号、短视频等资讯类应用几乎都有相同主题的推荐功能,也就是推荐算法。通过推荐我们感兴趣的信息,来尽可能多地占用我们的时间。但是对我们真正有用的信息并全是我们感兴趣的,这就会造成消费者信息接收的偏差。上学时的“偏科”又出现了,信息获取的偏科影响我们的决策,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,那么,你想做一个生产者还是消费者?

反思二:怎样防治信息污染?

这也是一个比喻,我们很熟悉的是环境污染,包括水源、空气、土壤等,工业化进程中,为利润进行的的不合理开发产生了许多垃圾,污染我们的环境。自媒体时代,为流量开始的各种抄袭拼凑,粗制滥造生产出来大量的资讯垃圾。这些垃圾平时静静地躺在某台服务器的数据库里,在搜索引擎的索引里,当我们搜索有用信息时,总有许多垃圾资讯沉渣泛起,浪费许多的时间。有些垃圾信息甚至是有毒的,一个错误的参数甚至可以让人连续几天劳碌无功。问题来了,怎样防治信息污染?仅仅依靠算法就足够了吗?

weinxin
独角兽驿站
公众号